李泉生,1899年8月27日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长超镇北草田兜村一个农民家庭。21岁始,在长超东泊小学任教。教书之余,他广泛阅读进步书刊,逐渐接受革命思想。1924年,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后,李泉生积极投身到大革命的洪流之中。1927年2月,李泉生联合一些志同道合的青年,成立了由三四百人组成的“吴兴县第一区农民协会”,并动员农民开展查封反动迷信组织、惩办土豪劣绅的斗争。
然而正当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的时候,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,国民党右派在湖州地区大肆“清党”,李泉生组织的农民协会遭到破坏。面对白色恐怖,李泉生信念坚定,毅然选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成了湖州早期中共党员之一。
1929年6月,中共湖州中心县委在菱湖成立。此时,鉴于严峻的革命形势,中心县委决定加强党的后备力量建设,成立共青团湖州县委,任命李泉生为书记。9月,湖州中心县委班子作出调整,李泉生担任中心县委委员,负责组织工作。同时,根据上级加强区委工作的要求,李泉生还兼任菱湖区委书记。
同年12月,国民党特务查获了党的地下交通员携带的团中央写给李泉生的信件,导致李泉生身份暴露、被捕入狱。国民党吴兴县政府用尽各种手段对李泉生威逼利诱,均被他斥责严拒。为套取情报,国民党当局精心策划一出“苦肉计”,派特务伪装成共产党员关进监狱,设法取得了李泉生的信任。因对敌经验不足,又缺乏应有的警惕性,李泉生泄露中心县委有关情况。翌日,湖州中心县委一批党员干部先后被捕,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。此次被捕也导致李泉生与党的联系中断。
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,李泉生被释放回家。湖州全境沦陷之后,吴兴县长超一带屡遭日军侵扰,百姓们怨声载道。面对家园破碎,李泉生组织周边地区进步青年,筹划建立游击部队,武装保卫家乡。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,1938年1月下旬,长超“人民抗日义勇军”(即李泉生部队,简称“李部”)正式宣告成立,李泉生任主任,周枝枚任副主任。部队主要由长超及周边一带青年农民组成,共100余人,分为3个中队。为加强政治宣传工作,该部还出版了抗日刊物《战生报》。
部队组建后的几个月内,他们连续作战5次,屡屡取得胜利。2月6日,李泉生部队在罗田漾伏击日军快船,歼灭日伪军66人。2月20日,在塘南新兴港追袭日军,毙敌10人。3月6日,在重兆张村伏击日军,俘日军士兵2人。3月21日,与国民党军第五十九师某连协同,奔袭湖州东门外升山日伪军据点,毙敌甚多。5月1日,再次配合国民党军第五十九师某连作战,在湖州八里店东段公路击毁日军军车1辆,毙敌多名,俘日军骑兵少尉1名,缴获枪5支。
为了团结抗日力量,新四军军部和湖州地区党组织非常重视对李泉生部队的争取工作。1938年6月,新四军第一支队派民运干部吴林枫至该部了解情况,向李泉生讲述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,介绍新四军的政治工作和民运工作情况,得到李泉生的欢迎。其间,吴林枫在长超部队发展了6名党员。浙西特委成立后,为争取这支部队,先后派遣贺千秋等多名党员干部到该部工作。1939年5月,长超部队建立了直属特委领导的党总支,总支书记吴林枫,委员毛仲清、邓湘,贺千秋则代表特委领导总支的工作。此后,相继建立了7个党支部。随着党的影响力扩大,长超部队成为浙西抗战的一支重要力量。
1939年8月、1940年2月部队遭受两次改编,骨干力量被遣散,李泉生也被剥夺军权,调任为桐乡县长,“长超部队”不复存在。
1941年冬,李泉生与吴兴地下党领导人取得联系,决定重新组建抗日游击武装。次年五六月间,李泉生利用合法身份的掩护,在国民党“忠义救国军”苏嘉湖纵队内暗中发展了一支党领导的武装——“暂编第四中队”,人员以原“长超部队”遣散骨干为主。
“第四中队”成立后,积极开展抗日活动,打击伪军、土匪,惩办汉奸。但是不久,部队遭国民党军缴械,人员被遣散,李泉生转任浙西行署参议。
1944年底至1945年初,新四军一师主力南下,先后解放浙西多个县城,各地的抗日民主政权相继成立。其间,李泉生为配合新四军的军事行动,多次策划实施夺枪、策反伪军等活动,却未能成功。1945年4月,应吴兴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郎玉麟之请,李泉生离开国民党浙西行署,出任吴兴县路东办事处主任,后任双林区区长。抗日战争胜利后,李泉生随军北撤,重新入党,回到党的怀抱。
解放战争期间,李泉生任山东省实业建设厅矿业总公司周村分公司经理。1949年3月,李泉生因积劳成疾,肺病复发,病逝于山东益寿县。1950年,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李泉生为革命烈士。